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4篇
  免费   1563篇
  国内免费   1985篇
林业   2647篇
农学   2064篇
基础科学   914篇
  3033篇
综合类   10847篇
农作物   1660篇
水产渔业   1879篇
畜牧兽医   3385篇
园艺   1207篇
植物保护   736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611篇
  2021年   769篇
  2020年   745篇
  2019年   808篇
  2018年   515篇
  2017年   1013篇
  2016年   1219篇
  2015年   1092篇
  2014年   1367篇
  2013年   1440篇
  2012年   1932篇
  2011年   2007篇
  2010年   1670篇
  2009年   1760篇
  2008年   1465篇
  2007年   1619篇
  2006年   1318篇
  2005年   1036篇
  2004年   774篇
  2003年   650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408篇
  1999年   398篇
  1998年   373篇
  1997年   300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64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讨典型乌龙茶产区氮素平衡状况及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基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开展的355户农户调研数据和207个土壤数据,采用Boundary line方法,分析了典型乌龙茶产区的氮肥施用特征、氮素平衡状况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安溪县茶园平均氮肥投入量509.4 kg·hm-2,主要来源于复合肥和尿素,全年氮盈余量479.1 kg·hm-2;武夷山市茶园平均氮肥投入量218.1 kg·hm-2,主要来源于复合肥,全年氮盈余量189.8 kg·hm-2;氮素投入与氮养分盈余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氮素盈余量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随之增加,并且安溪茶园的土壤全氮含量比武夷山茶园更高;基于Boundary line方法,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的氮肥优化用量分别为411.3 kg·hm-2和157.7 kg·hm-2;通过优化氮肥投入和管理水平可分别实现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温室气体减排62.0%和68.0%。在安溪县和武夷山市乌龙茶产区中,氮肥施用严重过量,导致氮素盈余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应通过优化氮肥用量达到减少氮素过量盈余和降低茶园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lipid-to-carbohydrate ratio on growth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juvenile cobia (Rachycentron canadum). Six isonitrogenous diets were prepared to vary in lipid-to-carbohydrate ratio (g/g) as follows: D1, 2.26; D2, 1.31; D3, 0.78; D4, 0.47; D5, 0.34; and D6, 0.23. Cobias were fed to satiety for 8 weeks. The weight gain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in D1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 (P < 0.05), accompanied by a lower level of feed conversion ratio (P < 0.05). Protein retention efficiency in D4 and D6 and whole body protein in D4 and D5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D1 group (P < 0.05). Survival rate in D4 group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groups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D1, D2 and D5 (P < 0.05). In terms of serum triglyceride, D1 and D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D6 (P < 0.05). Hepatosomatic index in D3 and D4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D1 (P < 0.05). Fructose-1,6-diphosphatase in D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D1 and D3 (P < 0.05). Phosphofructokinase in D3 and D4 and malic enzyme in D4 and D5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 (P < 0.05).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bia utilizes carbohydrates as energy source more efficiently than it utilizes lipids. The optimal lipid-to-carbohydrate ratio in juvenile cobia diets is 0.47.  相似文献   
53.
施氮及添加硝化抑制剂对苜蓿草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旱作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栽培草地氧化亚氮(N_2O)排放对施氮水平及添加硝化抑制剂的响应特征,采用传统静态箱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kg(N)·hm~(-2)(N0)、 50kg(N)·hm~(-2)(N50)、 100kg(N)·hm~(-2)(N100)和150kg(N)·hm~(-2)(N150)]以及添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150kg(N)·hm~(-2)(N150+DCD)对陇东苜蓿草地N_2O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监测期内N0、N50、N100和N150处理N_2O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3.5μg·m~(-2)·h~(-1)、4.1μg·m~(-2)·h~(-1)、5.0μg·m~(-2)·h~(-1)和6.1μg·m~(-2)·h~(-1),随着施氮梯度的增加, N_2O排放速率呈增加趋势。添加硝化抑制剂DCD对N_2O排放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与N150处理相比, N150+DCD处理下苜蓿草地N_2O平均排放速率下降50.7%, N_2O累计排放量显著降低61.6%(P0.05)。施氮对苜蓿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而N0、N50、N100和N150处理下单位苜蓿产量N_2O排放量随氮肥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分别为6.5 mg·kg~(-1)、7.8 mg·kg~(-1)、11.3 mg·kg~(-1)和12.5 mg·kg~(-1)。N_2O排放受土壤含水量影响深刻,生长季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旱作紫花苜蓿栽培草地N_2O排放通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明显增加,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添加硝化抑制剂DCD能显著抑制N_2O排放。相关研究结果对于该区域苜蓿草地合理施肥以及N_2O减排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施磷对苜蓿光合产物在根茎叶的分配及抗蓟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施磷后紫花苜蓿根、茎、叶中光合产物分配与苜蓿抗蓟马能力的关系,本试验以紫花苜感虫品种‘甘农3号’和抗虫品种‘甘农9号’为材料,以北方苜蓿蓟马类优势害虫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loti)为研究对象,设0mg(P_2O_5)·kg~(-1)(土)、27mg(P_2O_5)·kg~(-1)(土)、54mg(P_2O_5)·kg~(-1)(土)、81mg(P_2O_5)·kg~(-1)(土)和108mg(P_2O_5)·kg~(-1)(土)5个磷水平,分别记为P0、P1、P2、P3和P4,在苜蓿6叶期,按3头·株~(-1)接入牛角花齿蓟马,分别于苜蓿持续受害7 d、14 d和21 d时,评价苜蓿的受害指数,测量单株叶、茎、根生物量和根、茎、叶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施磷水平的升高,‘甘农3号’和‘甘农9号’苜蓿的受害指数降低,总体以P3水平下最低;受害7 d时,两个苜蓿品种受害指数均下降但不显著;受害14 d和21 d时受害指数下降显著(P0.05)。施磷后苜蓿根、茎和叶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在蓟马为害前期(7d)和中期(14d)苜蓿受害较轻时,生物量向叶中分配较多;在受到持续较重的为害后(21d),苜蓿的生物量更多向根系分配,相应分配到叶部的生物量有所下降,茎秆中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变化不显著。相对于‘甘农3号’,各施磷水平下‘甘农9号’分配到叶中的生物量更多。施磷后苜蓿根、茎和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增加,随着受害时间的持续,苜蓿根、茎和叶中的淀粉含量总体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持续增加;在受害14 d和21 d时,‘甘农9号’的叶和根中的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明显高于‘甘农3号’。总之,施磷可有效增强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在虫害压力适中时,施磷促进了苜蓿地上部分的补偿生长,虫害压力较大时,施磷保证根系的生长以维持其生存。随着受害时间的持续,苜蓿存贮型碳水化合物淀粉的含量趋向减少,根、茎和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使较多的资源用于苜蓿光合器官和贮藏器官的构建。P3水平[81 mg(P_2O_5)·kg~(-1)(土)]为本试验中苜蓿最佳施磷水平。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冬小麦科学施肥技术,明确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养分积累转运与利用的影响,于2018—2019年分别在河南省鹤壁市和新乡市以冬小麦(鹤壁、新乡试验品种分别为‘郑麦7698’和‘郑麦366’)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处理[农民习惯施肥(FP)、当地推荐施肥(ST)、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在NE基础上配施缓控释氮肥(RNE)、在NE基础上不施氮肥(NE-N)、在NE基础上不施磷肥(NE-P)、在NE基础上不施钾肥(NE-K)],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氮、磷、钾养分转运分配规律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氮、磷、钾施肥量NE较FP处理分别降低16.2%、43.3%、-13.2%(鹤壁)和19.5%、48.0%、-57.9%(新乡);冬小麦产量NE与FP处理无显著性差异,RNE与FP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NE、RNE较FP处理分别增产4.7%~6.6%、5.5%~9.6%(P0.05)。进一步研究表明,NE、RNE处理可显著增加地上部植株养分含量和积累量(P0.05),其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FP处理增加9.2%~14.0%、11.9%~18.6%;花前氮、磷素转运量和钾素转运对籽粒钾素积累贡献率均有提高,基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氮、磷、钾肥平均利用效率分别为42.1%、19.2%、46.6%,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1.5kg·kg~(-1)、13.2 kg·kg~(-1)、13.3 kg·kg~(-1)。综上可知,小麦养分专家系统指导优化了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促进了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可以在河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对于农田养分投入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当季有效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可为安徽省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安徽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安徽省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秸秆还田率以及还田当季养分利用率进行估算,明晰了全省化肥减施潜力。结果表明: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4 699.9万t,秸秆资源分布上呈北部和中部较多、南部最少的特征。秸秆养分资源总量为124.8万t,N、P_2O_5和K_2O分别为38.1万t、11.4万t和75.3万t,分别占全省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40.1%、32.1%和68.9%。理论上,秸秆全量还田,且养分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秸秆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大。但秸秆养分N、P_2O_5和K_2O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8.9%、52.3%和69.9%,实际秸秆N、P_2O_5和K_2O养分还田量仅占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15.6%、16.8%和48.2%,分别占农田养分总投入量的8.6%、6.4%和41.4%。通过秸秆还田,全省可减施化肥63.3万t,减施比例为19.8%, N、P_2O_5和K_2O减施比例分别为11.4%、17.2%、40.7%。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和当季养分释放率,是推进全省化肥减施增效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57.
横轴流脱粒分离装置滚筒长度限制了其脱粒分离能力,仅被应用于中小型联合收割机。为研究横轴流脱粒分离装置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脱粒间隙等因素对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优化装置结构,利用概率学理论建立了横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未脱净率和夹带损失率数学模型。对模型正确性验证试验表明,模型对未脱净率的预测相对误差为8.23%,对夹带损失率的预测相对误差为2.90%。仿真分析和试验表明,该模型可反映籽粒轴向分布和脱粒滚筒转速、喂入量、脱粒间隙等参数对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保活温度(12、15、17、20、23、25 ℃),虾与水质量比(1∶6、1∶8、1∶10、1∶12、1∶15)和暂养时间(0、12、24、36、48 h) 3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罗氏沼虾低温保活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检测低温保活过程中的水质指标及肌肉、血液、肝脏等虾体组织指标的变化,探究影响罗氏沼虾的保活机理。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的临界温度为9 ℃;单因素试验中,最佳保活温度为20 ℃,最佳虾与水质量比为1∶10,最佳暂养时间为24 h;正交试验中,最优工艺为保活温度20 ℃、虾与水质量比1∶12、暂养时间24 h,保活24 h内存活率可达100%;以正交优化后的最优工艺条件进行罗氏沼虾的低温保活试验,水样中氨氮质量浓度和菌落总数显著上升(P<0.05),但溶解氧质量浓度、pH均仍在适宜罗氏沼虾存活范围内变化,肌肉糖原质量分数、pH和三磷酸腺苷(ATP)质量分数下降,乳酸浓度显著上升(P<0.05),血液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显著上升(P<0.05),肝脏糖原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先降后升,而丙二醛(MDA)含量则先升后降。说明水质指标的变化会影响虾体肌肉、血液及肝脏各组织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影响其保活时间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59.
1985—2015年中国县域芝麻生产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我国芝麻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85—2015年的我国县域芝麻生产统计数据,采用集中度、重心迁移、产量贡献率、优势度等指标,对我国芝麻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5年,我国芝麻产量和面积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山脉一带和辽宁省西北部;全国芝麻单产水平不断提升,种植面积自2000年起小幅缩减,而产量变化处于明显的波动状态。2)30年间,全国芝麻产量集中度和面积集中度变化波动较小,集中地区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芝麻产量、面积重心同步向南偏西方向迁移,迁移距离分别为252和344 km。3)我国芝麻生产的主导因素一直为面积,占比为40.0%—49.9%;我国芝麻的生产优势区主要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近30年来,我国芝麻种植变化受其自身特性、病虫害、湿害以及政策等影响,芝麻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优化和调整我国芝麻生产的政策倾向、种植结构、良种研发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尤显关键。  相似文献   
60.
中国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当量因子法和数量模型核算了2007—2016年中国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结果显示:1)2016年中国稻田生态系统提供服务价值为1.344×10~(12)元,服务成本为0.144×10~(12)元,服务净价值为1.2×10~(12)元,平均生态服务净价值为3 977元/hm~2;2)2007—2016年,中国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中东部地区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较高,西北地区较低;3)稻田受化肥和农药污染较严重的省份为安徽。研究结论为制定精准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各省应响应"农业节肥节药"政策,参照稻田生态成本比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